山水傳道

ebook 中國繪畫史中的「四王傳統」

By 吳武林 著

cover image of 山水傳道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所謂「四王傳統」,即由「四王」——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以及「後四王時代」——與他們有關的族系 (「小四王」「後四王」等)、弟子、再傳弟子及遠接餘緒者,共同形成的一個繪畫傳統。「四王傳統」在世變與畫運中由盛而衰,由衰而興,由興而隆,歷經大起大落,幾度沉浮,但有一條線索是清楚的:以「四王」繪畫為代表的中國繪畫傳統是明晰、綿延而恒定的。以色列社會學家艾森斯塔特在探討中國傳統的現代性時曾這樣論述:「從儒教禮制(Confucian-Legalistic)帝國體系在唐代制度化以來,經由整個帝國的漫長時期,所有政治形態和政治經濟的方式都沒有經歷深遠的變化......在文化領域——特別是哲學、教育和藝術領域——所發生的突破,受到了帝國的主流儒家精英的約束,這在經濟和政治的潛在突破上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這個觀點為探討四王繪畫的傳統性提供了一個參照,「四王傳統」繪畫的反現代性也可在此框架內進行探知。為此,首先要明確兩點:「四王」一系的畫家群體,他們首先是儒者,然後才是畫者,他們所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都是存在于沒有經歷深遠變化的儒家禮制帝國體系之中;「四王傳統」的源頭恰恰也是來源於唐代王維的繪畫思想與傳統。如果從這兩點出發進行思考,那麼,關於「四王傳統」繪畫的傳統性與反現代性的全面反思或許會更順暢。

山水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