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迷思

ebook 解讀健康新聞的10堂通識課

By 喬治 翟登

cover image of 成分迷思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暢銷趨勢作家丹尼爾‧品克、認知心理學家丹尼爾‧列維廷等人力薦!

  天然的最好?有機的更讚?包裝上的成分表越長越糟糕?

  一項食品對健康究竟有益還是有害,為何科學家頻頻改口?

  科學研究持續進展,健康主張推陳出新,網路資訊眾說紛紜......

  總覺得健康資訊自相矛盾,令人你深陷選擇困難?

  ——選這本書是正解!

  *****

  你是否經常看到、甚至親身經歷類似底下這樣的對話?

  A:「我只買有機、天然、原型、沒加工過的食物。」

  B:「這些詞其實沒有意義。」

  A:「化學物質就是不好。」

  B:「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化學物質。」

  作者翟登認為,與其糾結在「化學物質」的字面定義,不如試著回應許多人真正憂慮的事:有些化學物質有害健康,但很難知道是哪些。

  每天,我們都會接觸成千上萬種化學物質,有的用在身上,有的吃進體內,也難怪大眾普遍關心化學物質會如何影響健康。然而充斥媒體的各種相關新聞,不僅常常沒能讓我們找到解答,反倒令人心生更多疑慮,感到無所適從。

  ***

  由於道德考量衍生的實驗規範,營養流行病學的研究方法受到不少侷限,在釐清兩件事物之間是否具備因果關聯時,常常遭遇會扭曲結論的七大坑洞,分別是:

  (1)欺騙:雖然並不常見,但有些研究者會造假。

  (2)基本數學錯誤:科學家是人,計算也會出錯。

  (3)程序錯誤:計畫或執行研究時出錯,搞砸整個研究。

  (4)隨機性;隨機的結果有時看來煞有介事,產生誤導。

  (5)統計欺瞞,包括以p值決定兩事件關聯時操作p值。

  (6)受干擾關聯。有些事物雖然相關,卻不是因果關係。

  (7)研究設計(觀察研究或隨機對照試驗)。

  科學不斷追求進步,新知因而推陳出新,因此在這本書中,作者不提供權威的解答,言之鑿鑿的告訴你「該吃這、不該吃那;要這樣做,別那樣做」,而是藉由揭露科學研究的數據產生過程,教您學會怎麼更中肯地看待健康新聞。

成分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