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嘗的科學

ebook 普立茲獎得主的滋味探源之旅

By 約翰 麥奎德

cover image of 品嘗的科學

Sign up to save your library

With an OverDrive account, you can save your favorite libraries for at-a-glance information about availability. Find out more about OverDrive accounts.

   Not today
Libby_app_icon.svg

Find this title in Libby, the library reading app by OverDrive.

app-store-button-en.svg play-store-badge-en.svg
LibbyDevices.png

Search for a digital library with this title

Title found at these libraries:

Loading...

普立茲獎、國際專業烹飪協會大獎得主

約翰‧麥奎德 經典之作

  嗅覺是向外探索世界的感官,

  味覺是食物進入身體的守門者,

  品嘗是人體最為獨特的感官能力,

  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味道世界裡,

  關於「品嘗」,有許多有趣的事等著你來探掘。

  搞懂食物的成分、烹飪的化學原理,我們就了解味道與飲食了嗎?

  備受尊崇的食品科學家哈洛德‧麥克吉(Harold McGee)與一群知名廚師曾鄭重宣告:

  「吃這件事除了會用到各種感官,也與我們的心智有關。」

  「對味道的感受」與其他感官相當不同,它因人而異,且差異可能極大。

  它涉及全身、大腦、心理等許多層面,神祕莫測,

  因此這方面研究在過去兩千年來,一直淪於科學研究的邊緣。

  近年,隨著新型科技與科學理解的長足發展,

  它們終於躍居科研的前沿,

  使烹飪發展成一門講究的技藝。

  這本書詳盡調查了我們如何走到這一步。

  為何代糖吃起來,就是比不上真正的糖?

  為什麼「甜點是另一個胃」,此話不假?

  辣的刺激其實是種不適感,人類為何偏偏喜愛?

  發酵作用如何解放出「新味道分子大軍」,帶動一連串廚藝實驗?

  鮮味是怎麼藉由與其他味道協力合作,讓食物的美味跳出來?

  澱粉加重鹽,洋芋片這種垃圾食物貌不驚人,為何卻令人一口接一口?

  光是「想像」苦味或看到嫌惡皺眉的表情,大腦就會體驗到「苦」的反應,影響你嘗出的滋味,所以生活經驗會持續影響嘗東西的偏好。

  細胞上的「受體」可以察覺環境中的特殊物質,比方帶苦味的分子。人類細胞每個都有受體,這意味著我們「全身具有味覺」?

  我們的大腦相當消耗能量,為了攝食效率,人類祖先發展出更佳狩獵能力與烹飪技術,並學會用火,製作更美味、好吸收的食物。

  「聯覺人」的大腦裡,一種感官會觸發另一種看似毫不相關的感官,比如文字的字義或發音會觸發味覺。大腦也可能會混淆不同味道和氣味。

  代糖的分子能與甜味受體產生鍵結,但無法完全結合,就像一支鑰匙能插入鎖中,但無法轉到底開鎖一樣,因而無法完全觸發大腦的愉悅線路。

  在幾個大腦結構中,反應「愉悅」與「痛覺」的神經細胞都很接近,或許這是某些人覺得越辣越過癮的原因。

  光知道「料理」的科學,對於「滋味」,你只懂了一半。

  麥奎德深入廚房、超市、農場、餐廳、大型食品公司,以及科學實驗室,

  揭露最新的飲食科學研究,

  告訴我們:

  味道是什麼、是從哪裡出現?

  今日大眾這麼迷戀美食,涉及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奧妙;

  往後的數十年,我們的嘗味能力又將怎麼演變?

品嘗的科學